回來了! 我回來了! 一個差不多三個星期的行程。 Berlinale Talent 2017,一次體驗了跨國交流的機會。在別人的國度裡我真是典型的亞洲人,很渺小。比起來我都真的很渺小,但一切都是新鮮的。 抵達柏林的第一天,2月10日,我帶著全素的臉,拎著超大的行李箱,程搭了大概25歐的的士去到大會提供的宿舍。我一路看著價錶一直跟著我的心在狂跳,心痛死了! 抵達時好不容易把行李安頓好後,幸好馬上就有人過來約一起步行到中心去辦理基本手續和領取證件。老實說,距離不算太近, 正常步伐需要20分鐘,在馬來西亞,我大概會選擇搭車。不過一切都相當順利,也很快地結識了新朋友,有來自摩洛哥的,也有來自日本的。 領取了證件和補助金,開心,但還是一副殘樣就被崔去拍攝官方頭像。 才下機就忙了一系列事的我無法不要求現場用5分鐘粉刷了一張較為得體的容顏,然後上場擺擺我專長的姿勢,也驗證了攝影師的功力。的確效果很棒,第二天就看見照片已被張貼在會所的牆上,兩百餘張膚色各異的照片並列在一起,挺靚麗壯觀的。 這一次Berlinale Talent來到了第15屆,我記得報名截止於去年我的音樂會之後的幾天。應該僅剩2晚的時間吧,足足兩晚不停地在網絡報名表上打了一組又一組的文字和上載足夠的履歷視頻。是的,正是足足兩晚通宵不停地在打字! 12月吧,我收到了通知要我準備機票和進行各項安排,被接受的感覺真玄!我不了解為何被選上,但我明白了處事認真的回報率是可觀的,上帝的確眷顧勤奮認真的人。我也就這樣,開始設計了我的旅程,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安排一切。 我是以演員身分報名的,也理所當然被安排到演員專屬的課程,因此結識了一班很可愛的各國演員。到目前還在聯繫當中的他們不時都會在線上大聊特聊,還計劃要拍個屬於我們15位演員的跨國電影。電影嘛,本來就是個夢,即使未必能夠實現,至少我們有討論過,有想過,偶爾夢一夢也好,反正這個經歷挺好的。 演員受益最多的部分就是接觸到Jean-Louis Rodrigue。他的經驗相當有說服力,因為他是李安導演的指定導師,也指導過許多大卡司例如Leornado DiCaprio等等。他以亞歷山大技巧為中心,與我們進行了一系列肢體訓練,離別時還讓部分演員都哭了,包括我。 整個新銳營除了演員課程,還有一些很特別的環節,例如Global Speed Matching,一個小時半的時間內,我們面對著陌生人逼自己與對方說話、交換名片,時間一到要換個位子與新的對象再重新交流。與我說上話的有來自英國的編劇,尼日利亞的製片,還有我都忘了來自哪裏的動畫家,對我來說這真是個奇特的經驗。 另一個奇特的經驗莫過於Dine & Shine的環節,差不多同樣的概念,每上一道菜之前我們必須換座位,實在是個忙碌的晚宴! 除此,我們可以自行選擇其他專業的交流會,工作坊和工作室,有些還有大人物或大師級人馬上陣,不得以錯過。Timothy Spall的那場交流會“Naked Cinema: A Set Is A Safe Haven”,我挺喜歡的。雖然導演Sally Potter因為臨時重病無法到場,換來資深演員Timothy Spall也算是一大收穫。他以演員的角度去看待一個拍攝場景,我的體會自然就更深了。他說一個場景除了是美術組的設計外,也必須跟演員發生很大的關係,即使一張椅子,導演因為他喜歡,就將他從設計之外搬入了場景,讓他很實在的感受到那是能夠讓他很自在的場景, 是屬於他的場景。Timothy Spall是個冷面笑匠,即便言談的內容很嚴肅,卻時時被他意想不到的用詞和妙語如珠的回答讓我們都輕鬆地度過。如果Sally Potter有出席的話,那就完美了。 在整個電影節期間,讓我們身上掛有證件的人最爽的事情是,我們可以去到所有相關的戲院等待放映時間,如果持票者都進場了而還有空缺的座位,我們是可以免費進入觀賞影片的。我,憑著證件,搭車去到不同的戲院,觀賞了好幾部很美的電影 。其中 “Call Me by Your Name”,許多畫面仍像幽魂般浮現在我的腦海裡,還有洪尚秀的《On The Beach At Night》,很安靜卻讓人心焦沸騰的作品。我看完後才得知跟演員和導演現實中的緋聞關係,無法不為之震驚!特別提出這兩部,因為都美得讓我沒法安寧。無論如何,能夠為了看電影往影院奔騰的日子實在是很痛快! 這個為期6天的新銳營,如果是新手入門應該都會措手不及 。我喜歡這個活動讓電影工作者有機會跨國交流,真誠地讓每個人都有機會擴大範圍和思維。這次的主題為 Courage: Against all odds,原來國外的同行們都面臨著許多資金不足和行業歧視的困境,正正鼓勵了所有電影工作者和熱愛電影的我們,要勇於解決和面對外人無法理解,百孔千瘡的煩惱。 […]